药品名称: 安适利
通  用  名: 注射用维布妥昔单抗
医保类型: 医保乙类
规       格: 50mg/瓶
生产企业: 意大利BSP Pharmaceuticals S.p.A.
价       格: 7560.00 元/瓶
会  员  价: 7550.00 元/瓶
  • 药品概述
  • 详细说明
  • 用药经验
  • 推荐药店
  • 相关内容

安适利(维布妥昔单抗)是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靶向抗癌药物,在它所适用的淋巴瘤类型中,临床疗效非常显著,改变了多种淋巴瘤的治疗格局。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其临床疗效: 1. 核心作用机制:精准的“生物导弹” 首先要理解它为什么有效。维布妥昔单抗是一种抗体药物偶联物,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智能炸弹”: 导航系统(抗体部分):能精准识别并结合淋巴瘤细胞表面特有的CD30抗原。 弹头(化疗药物部分):在抗体进入细胞后,释放强效的化疗药物MMAE,从内部杀死癌细胞。 这种设计使得它能高效杀伤CD30阳性的肿瘤细胞,同时对正常细胞的损伤相对较小,因此比传统化疗的针对性强、副作用相对可控。 2. 主要适应症及关键临床数据 安适利在全球范围内已获批用于多种淋巴瘤,其疗效得到大量临床试验的支持: ① 经典霍奇金淋巴瘤 复发/难治性cHL:这是安适利最早获批也是证据最充分的领域。 关键研究:一项大型III期临床研究显示,对于自体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或不适移植的cHL患者,使用含安适利的方案(BV+化疗)相比传统化疗,能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并提高总体缓解率。 地位:已成为复发/难治性cHL的标准治疗方案。 新诊断的晚期cHL: 关键研究:ECHELON-1研究证实,对于晚期cHL患者,使用“AVD方案(安适利+多柔比星+长春碱+达卡巴嗪)”一线治疗,相比传统的ABVD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尤其在高危患者中获益更明显。 地位:已成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一线治疗晚期cHL的新标准之一。 ② 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复发/难治性sALCL: 关键研究:一项关键II期研究显示,对于复发/难治的sALCL患者,安适利的总体缓解率高达86%,其中完全缓解率高达57%。许多患者获得了长期生存。 地位:是治疗复发/难治sALCL的突破性药物。 新诊断的sALCL: 关键研究:ECHELON-2研究证实,对于CD30阳性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主要是sALCL),使用“安适利+CHP方案”一线治疗,在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上均显著优于标准的CHOP方案。 地位:为此类患者建立了新的一线治疗标准。 ③ 其他CD30阳性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 对于其他类型的CD30阳性PTCL(如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等),安适利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是重要的治疗选择。 ④ 皮肤T细胞淋巴瘤 对于CD30阳性的蕈样肉芽肿和原发性皮肤ALCL,安适利同样是疗效确切的治疗选择。 3. 临床疗效总结 高效靶向:针对CD30阳性淋巴瘤细胞,作用机制精准,疗效显著。 深度缓解:在多项研究中,都能获得很高的完全缓解率,意味着肿瘤在影像学上基本消失。 生存获益:无论是作为复发后的挽救治疗,还是作为一线治疗,都被证实能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部分研究甚至显示了总生存期的改善。 改变实践:它的出现,使得多种淋巴瘤的治疗策略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传统的化疗进入了靶向治疗新时代。 4. 需要注意的方面 CD30表达:疗效与肿瘤细胞的CD30表达水平相关,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表达水平不高,部分患者也可能从中获益。 副作用管理:安适利有其特有的副作用谱,常见的包括周围神经病变(手脚麻木)、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感染、乏力等。其中,周围神经病变是需要特别关注和管理的副作用。大多数副作用通过及时干预和处理是可逆、可控的。 结论 安适利(维布妥昔单抗)在治疗CD30阳性的淋巴瘤(如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等)方面,是一款疗效卓越、证据充分的标杆性药物。它极大地改善了这些患者的预后,是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的成功典范。

【警示】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药品名称】注射用维布妥昔单抗

【商品名/商标】安适利/ADCETRIS

【规格】50mg

【主要成份】本品活性成份:维布妥昔单抗。辅料:柠檬酸一水合物;柠檬酸钠二水合物;α,α-海藻糖二水合物;聚山梨酯80。活性成份来源:维布妥昔单抗是一种抗体偶联药物,由靶向CD30的单克隆抗体(通过中国仓鼠卵巢细胞重组DNA技术生产的重组嵌合免疫球蛋白G1(IgG1))共价地连接抗微管药物单甲基澳瑞他汀E(MMAE)组成。

【性状】本品为白色至类白色块状或粉末。

【适应症】本品为靶向CD30的抗体偶联药物(ADC),适用于治疗以下CD30阳性淋巴瘤成人患者:复发或难治性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既往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cALCL)或蕈样真菌病(MF)。

【用法用量】维布妥昔单抗应在具有抗癌药使用经验的医师监督下使用。维布妥昔单抗不能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给药。只能通过专门的静脉通路给药,不可与其他药物混合。每次给药前,应监测全血细胞计数(参见[注意事项])。在输注期间及输注后,应监测患者情况(参见[注意事项])。用量:复发或难治性sALCL及cHL:本品推荐剂量为1.8mg/kg,30分钟以上静脉输注给药,每3周1次。如果患者体重大于100kg,使用100kg计算剂量(参见[注意事项])。治疗应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参见[注意事项])。患有复发或难治性cHL或sALCL且疾病稳定或改善的患者应至少接受8个周期和至多16个周期(约1年)的治疗(参见[临床试验])。既往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pcALCL或MF:本品推荐剂量为1.8mg/kg,30分钟以上静脉输注给药,每3周1次。如果患者体重大于100kg,使用100kg计算剂量(参见[注意事项])。治疗应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参见[注意事项])。既往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pcALCL或MF患者应接受至多16个周期的治疗(参见[临床试验])。用法:一般注意事项:应注意妥善处理和处置抗癌药的流程。在处理该药物的全过程中,应遵守正确的无菌技术。复溶说明:每瓶单次必须使用10.5ml注射用水复溶,终浓度为5mg/ml。每瓶过量灌装10%,每瓶维布妥昔单抗含量为55mg,总复溶体积为11ml。1.沿瓶壁加入液体,不得直接加注于药品块状物或粉末上。2.轻轻旋转药瓶直至复溶。不得振摇。3.药瓶中的复溶液体应为澄清至微乳光的无色溶液,pH终值为6.6。4.应视觉检查复溶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外来颗粒物质和/或变色。如果观察到任何变色或颗粒物质,应丢弃药品。5.复溶后,应立即稀释至输液袋中。如未立即稀释,则将溶液储存于2~8℃下,并于复溶后24小时内使用。不可冷冻。输注溶液配制:从药瓶中抽取适当体积的复溶的维布妥昔单抗,并加入至含9mg/ml(0.9%)注射用氯化钠溶液的输注袋中,使维布妥昔单抗的终浓度达到0.4-1.2mg/ml。推荐的稀释体积为150ml。也可以使用5%注射用葡萄糖溶液或注射用乳酸林格液稀释复溶的维布妥昔单抗。轻轻翻转输注袋,以混合含维布妥昔单抗的溶液。不得振摇。在抽出所需稀释的体积后,药瓶中任何残留的部分必须根据当地法律法规进行丢弃。不得向配制后的维布妥昔单抗输注溶液或静脉输注器中加入其他药物。在给药后,应使用9mg/ml(0.9%)注射用氯化钠注射液、5%注射用葡萄糖溶液、或注射用乳酸林格液冲洗输注管路。在稀释后,应立即以推荐的输注速率输注维布妥昔单抗溶液。自复溶至输注的总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确定剂量:计算需进一步稀释的维布妥昔单抗总剂量(ml):维布妥昔单抗剂量(mg/kg)×患者体重(kg)/复溶药品溶度(5mg/mL)=进一步稀释的维布妥昔单抗总剂量(ml)。注:如果患者体重超过100kg,应使用100kg计算剂量。最大推荐剂量为180mg计算需要维布妥昔单抗药瓶总数:给药的维布妥昔单抗总剂量(mL)/每瓶总体积(10mL/瓶)=需要维布妥昔单抗总瓶数。其余详见纸质说明书。特殊人群:肾损害:重度肾损害患者的推荐起始剂量为1.2mg/kg,30分钟以上静脉输注给药,每3周1次。应该密切监测肾损害患者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参见[药代动力学])。肝损害:肝损害患者的推荐起始剂量为1.2mg/kg,30分钟以上静脉输注给药,每3周1次。应密切监测肝损害患者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参见[药代动力学])。老年患者:根据群体PK分析(参见[药代动力学]),老年患者的安全性特征与成年患者一致,因此,65岁及以上患者的给药建议与成年人相同。儿童患者:尚不明确18岁以下儿童的安全性和疗效。临床前研究中曾观察到胸腺损伤(参见[药理毒理])。

【不良反应】本说明书描述了在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的判断为可能由维布妥昔单抗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其近似的发生率。由于临床研究是在各种不同条件下进行的,在一个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能与另一个临床研究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直接比较,也可能不能反映临床实践中的实际发生率。临床研究经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研究SG035-0003):在一项单臂临床研究的102例cHL患者中,对维布妥昔单抗进行了研究,推荐起始剂量和给药方案为1.8mg/kg,静脉输注给药,每3周1次。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9个周期(范围,1-16)(参见[临床试验])。5%以上的维布妥昔单抗治疗患者发生的导致推迟给药的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16%)和周围感觉神经病变(13%)(参见[用法用量])。20%的维布妥昔单抗治疗患者发生导致治疗终止的不良反应。在≥2例患者发生的导致治疗终止的不良反应包括周围感觉神经病变(6%)和周围运动神经病变(3%)。25%的维布妥昔单抗治疗患者报告了严重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为周围运动神经病变(4%)、腹痛(3%)、肺栓塞(2%)、肺炎(2%)、气胸(2%)、肾盂肾炎(2%)和发热(2%)。其余详见纸质说明书。

【禁忌】对本品活性成分维布妥昔单抗或其他任何辅料过敏者禁用。由于肺毒性,维布妥昔单抗不可与博来霉素合并使用。

【注意事项】周围神经病变:维布妥昔单抗治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主要为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变。还报告过周围运动神经病变病例。维布妥昔单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具有累积效应。在维布妥昔单抗单药治疗研究中,62%的患者发生了各个级别的神经病变。任何级别事件发病时间中位数为3个月(范围,0~12个月)。在发生神经病变的患者中,62%的患者完全消退,24%部分改善,14%在末次评价时无改善。从发病至消退或任何级别改善的时间中位数为5个月(范围,0-45个月)。在报告神经病变的患者中,38%在末次评价时患有残留神经病变[1级(27%),2级(9%),3级(2%)]。对患者进行神经病变症状的监测,如感觉减退、感觉过敏、感觉异常、不适、烧灼感、神经性疼痛或虚弱。新发周围神经病变或周围神经病变恶化的患者可能需要推迟给药,改变剂量或终止维布妥昔单抗治疗(参见[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速发过敏反应和输液相关反应:在维布妥昔单抗治疗时发生的输液相关反应包括速发过敏反应。输液期间应监测患者。如果发生速发过敏反应,则应立即并永久性终止使用维布妥昔单抗,并进行适当的治疗。如果发生输液相关反应,应立即中断输液,并采取适当的治疗。对于既往发生过输液相关反应的患者,应在后续输液前采取预防用药。预防用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血液毒性:维布妥昔单抗治疗后有致死性和严重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例的报告。可引起持续的(≥1周)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级或4级血小板减少症或贫血。在维布妥昔单抗每次给药前,应监测全血细胞计数。对3级或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应更频繁地监测。应监测患者的发热情况。如果发生3级或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考虑推迟给药、降低剂量、终止治疗或在后续维布妥昔单抗剂量治疗时进行G-CSF预防(参见[用法用量])。严重感染和机会性感染:在接受维布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中有报告严重感染和机会性感染,如肺炎、菌血症和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包括致死性结局)。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可能出现的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肿瘤溶解综合征:肿瘤增殖迅速和肿瘤负荷高的患者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风险较高。应密切监测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重度肾损害患者的毒性增加:重度肾损害患者发生≥3级不良反应和死亡的频率高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由于MMAE暴露量较高,重度肾损害患者发生≥3级不良反应的频率可能高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重度肾损害[肌酐清除率(CrCL)<30ml/min]患者避免使用维布妥昔单抗。中度或重度肝损害患者的毒性增加:中度和重度肝损害患者发生≥3级不良反应和死亡的频率高于肝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度(Child Pugh B级)或重度(Child Pugh C级)肝损害患者避免使用维布妥昔单抗治疗。肝毒性:接受维布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曾报告严重的肝毒性病例,包括致死性结局。此类病例与肝细胞损伤一致,包括转氨酶和/或胆红素升高。在维布妥昔单抗首次给药后或维布妥昔单抗再治疗后发生此类事件。既存肝病、基线肝酶升高和合并用药也可能增高肝毒性风险。应监测肝酶和胆红素。出现新发肝毒性、肝毒性恶化或复发性肝毒性的患者可能需要延迟给药、调整剂量或终止维布妥昔单抗给药。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在使用维布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中,John Cunningham病毒(JCV)感染可导致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并可诱发死亡。维布妥昔单抗治疗开始后,首次症状发作时间不同,部分病例发生于初始暴露后3个月内。除维布妥昔单抗治疗外,其它可能的诱发因素包括既往治疗和可能导致免疫抑制的基础疾病。在出现新发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和症状的患者中,考虑诊断PML。任何疑似PML病例暂停维布妥昔单抗给药,如果可疑PML,暂停给药。如果确诊为PML,终止维布妥昔单抗给药。肺毒性:已经报告了非感染性肺毒性事件,包括肺炎、间质性肺病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部分病例具有致死性结局。应监测患者是否出现肺毒性的体征和症状,包括咳嗽和呼吸困难。如果出现新发肺部症状或肺部症状恶化,在评价期间暂停维布妥昔单抗单抗给药,直至症状改善。严重皮肤反应:在维布妥昔治疗时报告过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包括致死性结局。若发生SJS或TEN,终止维布妥昔单抗给药,并应提供适当医学治疗。胃肠道并发症:接受维布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曾报告急性胰腺炎,包括致死性结局。其他致死性和严重胃肠道(GI)并发症包括穿孔、出血、糜烂、溃疡、肠梗阻、小肠结肠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结肠炎。既存GI受累的淋巴瘤可能增加穿孔风险。如果新发GI症状或GI症状恶化,包括重度腹痛,立即进行诊断评估,并对患者进行适当治疗。高血糖:已在维布妥昔单抗治疗患者中报告严重的高血糖事件,如新发的高血糖症,原有症状恶化的糖尿病和酮症酸中毒(包括致命结局)。在维布妥昔单抗单药疗法的研究中,8%的患者出现任何级别的高血糖,6%的患者出现3级或4级高血糖。任何级别、3级或4级发病时间中位数为1个月(范围0-10)。高血糖多发出现在高体重指数或糖尿病患者身上。监测血糖,如出现高血糖进展,按临床所示服用抗高血糖药物。胚胎-胎儿毒性:根据作用机制和在动物中的结果,若对妊娠女性给药,维布妥昔单抗会对胎儿造成伤害。尚没有在妊娠女性中开展充分的、对照良好的维布妥昔单抗研究。维布妥昔单抗在母体暴露的动物造成胚胎-胎儿毒性,包括显著降低胚胎活力和胎儿畸形,其与1.8mg/kg,每3周1次的临床剂量相似。告知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在维布妥昔单抗治疗期间及维布妥昔末次给药后至少6个月内,应避免妊娠。如在妊娠期间使用了维布妥昔单抗或是患者在维布妥昔单抗治疗期间妊娠,应告知患者对胎儿的潜在风险。辅料中的钠盐:该药物中每剂最多含2.1mmol(或47mg)钠盐。患者应当考虑控制钠饮食。

【药物相互作用】与CYP3A4途径代谢的药物的相互作用(CYP3A4抑制剂/诱导剂)。同时使用维布妥昔单抗与强效CYP3A4和P-gp抑制剂酮康唑可提高抗微管药物MMAE暴露量约73%,并且不会影响改变维布妥昔单抗的血浆暴露量。因此,同时使用维布妥昔单抗和强效CYP3A4和P-gp抑制剂可能会提高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如果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请参见表2: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给药建议(参见[用法用量])。同时使用维布妥昔单抗与强效CYP3A4诱导剂利福平对维布妥昔单抗的血浆暴露量没有影响;尽管PK数据有限,与利福平共同使用可降低血浆中MMAE可测的代谢物浓度。同时使用维布妥昔单抗与CYP3A4底物咪达唑仑时对咪达唑仑的代谢没有影响;因此预计维布妥昔单抗不会影响经CYP3A4酶代谢药物的暴露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育龄期妇女:在维布妥昔单抗治疗期间以及治疗结束6个月内,育龄期妇女应采用两种有效的避孕方法。妊娠:目前尚无妊娠妇女使用维布妥昔单抗的数据。动物研究已经表明维布妥昔单抗具有生殖毒性(参见[药理毒理])。在妊娠过程中,不得使用维布妥昔单抗,除非对母亲的益处远大于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如果妊娠妇女需要治疗,应明确告知其对胎儿的潜在风险。请参见以下生育能力部分对男性伴侣使用维布妥昔单抗治疗的妇女的建议。哺乳:尚不清楚维布妥昔单抗或其代谢产物是否会分泌进入人乳汁。无法排除对新生儿/婴儿的风险。考虑到对幼儿哺乳的潜在风险以及对母体的治疗益处,应决定是否停止哺乳或停止/放弃治疗。生育能力:在临床前研究中,维布妥昔单抗治疗引起了睾丸毒性,并可影响男性生育能力。MMAE已经表明具有非整倍体诱发效应(参见[药理毒理])。因此,建议使用该药物治疗的男性在治疗前冷冻精子样本并储存。也建议使用该药物治疗的男性治疗期间以及末剂给药后至少6个月内不要生育后代。

【老年患者用药】根据群体PK分析(参见[药代动力学]),老年患者的安全性特征与成年患者一致,因此,65岁及以上患者的给药建议与成年人相同。

【儿童用药】尚不明确18岁以下儿童的安全性和疗效。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作用机制:CD30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的成员。CD30在cHL中的sALCL细胞和霍奇金Reed-Sternberg(HRS)细胞表面表达,在其它T细胞淋巴瘤中表达有差异,在健康组织和细胞上表达有限。体外数据提示,CD30-CD30L结合的信号转导可能影响细胞存活和增殖。维布妥昔单抗是一种ADC。该抗体为抗CD30的嵌合IgG1,小分子MMAE是微管破坏剂,MMAE通过连接物共价结合到抗体上。临床数据显示维布妥昔单抗的抗癌活性是由ADC结合到表达CD30的细胞上,随后内化ADC-CD30复合物,通过蛋白酶切作用释放MMAE。MMAE结合微管蛋白,破坏细胞内的微管网络,随后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此外,体外数据提供了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ADCP)的证据。毒理研究:遗传毒性:大鼠骨髓微核试验中,MMAE可引起非整倍体,提示其具有遗传毒性。该作用与MMAE作为微管破坏剂的药理作用一致。Ames试验和L5178Y小鼠淋巴瘤正向突变试验中MMAE未见致突变性。生殖毒性:尚未进行维布妥昔单抗或MMAE的生育力研究。但是,大鼠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维布妥昔单抗可能会损害雄性动物的生殖功能和生育力。在为期4周的大鼠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每周1次给予剂量为0.5mg/kg、5mg/kg或10mg/kg的维布妥昔单抗,观察到生精小管变性、塞尔托利细胞空泡化、精子生成减少和无精。动物不良效应主要见于5mg/kg和10mg/kg的维布妥昔单抗。这些剂量分别约为人推荐剂量1.8mg/kg的3倍和6倍(以体重计)。在胚胎-胎仔发育研究中,妊娠大鼠于器官形成期(妊娠第6天和第13天各1次)静脉给予维布妥昔单抗0.3mg/kg、1mg/kg、3mg/kg或10mg/kg。3和10mg/kg组动物中观察到药物诱导的胚胎-胎仔毒性,包括早期吸收增加(≥99%)、着床后丢失(≥99%)、活胎数减少和外观畸形(即脐疝和后肢旋转异常)。给予维布妥昔单抗3mg/kg的动物全身暴露量与接受推荐剂量1.8mg/kg、每3周1次的cHL或sALCL患者大致相同。致癌性:尚未进行维布妥昔单抗或MMAE的致癌性研究。
【药物过量】尚无维布妥昔单抗过量的解毒剂。在发生过量的情况下,应密切监测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并给予支持性治疗(参见[注意事项])。

【药代动力学】通过Ⅰ期研究和对314例患者的数据进行人群药代动力学分析来评估维布妥昔单抗的药代动力学。在所有的临床研究中,维布妥昔单抗均采用静脉输注的方式。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通常在输注结束或最接近输注结束的采样时间点可观察到维布妥昔单抗ADC的最高浓度。还观察到ADC的血清浓度呈多指数性递减,终末半衰期约为4至6天。暴露量与剂量大致成正比。在每3周一次多剂量给药后,观察到ADC累积很少或无累积。在Ⅰ期研究中,在1.8mg/kg单次给药后,ADC的Cmax和AUC分别约为31.98µg/ml和79.41µg/ml×天。MMAE是维布妥昔单抗的主要代谢产物。在Ⅰ期研究中,在1.8mg/kg ADC单次给药后,MMAE的Cmax、AUC和Tmax中位数分别约为4.97ng/ml、37.03ng/ml×天和2.09天。在维布妥昔单抗多剂量给药后,观察到后续剂量给药后MMAE的暴露量降低,约为首剂给药后暴露量的50%至80%。MMAE主要进一步代谢为具有同等效力的代谢产物;但是,其暴露量比MMAE低一个数量级。因此,不可能对MMAE的全身效应产生任何实质作用。在第一周期,MMAE暴露量较高与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减少有关。分布:在体外研究中,MMAE与人血清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范围为68-82%。MMAE置换高蛋白结合率药物或被高蛋白结合率药物置换的可能性均较小。在体外研究中,MMAE为P-gp底物,但在临床使用浓度上非P-gp抑制剂。在人体中,ADC的平均稳态分布容积约为6-10L。根据人群体PK估测,MMAE的表观分布容积(VM和VMP)分别为7.37L和36.4L。代谢:据预测,ADC作为带有循环或消除的氨基酸成份的蛋白质被分解。动物和人体的体内研究数据显示,维布妥昔单抗释放MMAE后,仅很小比例的MMAE发生代谢。尚未在人血浆中检测到MMAE代谢产物的水平。至少一种MMAE的代谢产物在体外具有活性。MMAE是CYP3A4的底物,也可能是CYP2D6的底物。体外研究数据表明,MMAE的主要代谢途径为CYP3A4/5氧化。使用人肝脏微粒体进行的体外研究显示,MMAE在远高于临床使用浓度的条件下仅抑制CYP3A4/5。MMAE不会抑制其他同工酶。在人肝细胞的原代培养中,MMAE对各种主要CYP450酶均无诱导作用。排泄:ADC通过分解作用而被消除,估计CL和半衰期分别为1.457L/天和4-6天。MMAE的消除受ADC释放率的限制,通常表观CL和半衰期分别为19.99L/天和3-4天。在接受1.8mg/kg剂量维布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中进行了药物排泄的研究。在维布妥昔单抗输注时,约24%给药总剂量的MMAE(ADC的一部分)在1周内由尿液和粪便回收。在回收的MMAE中,约72%通过粪便回收。少量MMAE(28%)通过尿液排泄。特殊人群药代动力学:群体PK分析表明基线血清白蛋白浓度是MMAE清除的重要协变量。分析显示MMAE的清除率在血清白蛋白浓度低于3.0g/dl的患者中比血清白蛋白浓度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低2倍。肝损害:一项研究评价了轻度(Child-Pugh A;n=1)、中度(Child-Pugh B;n=5)和重度(Child-Pugh C;n=1)肝损害患者接受维布妥昔单抗1.2mg/kg给药后维布妥昔单抗和MMAE的PK。与肝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肝损害患者MMAE暴露量增加约2.3倍(90%CI 1.27-4.12倍)。肾损害:一项研究评价了轻度(n=4)、中度(n=3)和重度(n=3)肾损害患者接受维布妥昔单抗1.2mg/kg给药后维布妥昔单抗和MMAE的药代动力学。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重度肾损害患者MMAE暴露量增加约1.9倍(90%CI 0.85-4.21倍)(肌酐清除率<30ml/min)。在轻度或中度肾损害患者中未观察到任何影响。老年患者:通过几项研究来评估维布妥昔单抗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包括来自380例最高年龄为87岁的患者的数据(34例患者年龄≥65-<75和17例患者年龄≥75岁)。研究年龄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发现其并非是一个重要的协变量(参见[用法用量])。

【贮藏】2~8℃避光保存,不可冷冻。并将药瓶保存于原包装盒中,避光。在复溶/稀释后,应立即使用本品。若不能及时使用,应将复溶/稀释后的溶液保存于2℃~8℃,最长可保存24个小时。

【有效期】48个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J20200008

【生产厂家】意大利BSP Pharmaceuticals S.p.A.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武田(中国)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意大利Via Appia Km. 65, 561, Latina Scalo (LT), 04013,Italy

【警示】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药品名称】依诺肝素钠注射液
【商品名/商标】赛倍畅
【规格】6000AⅩaIU 0.6ml:60mg*10支
【主要成份】主要成分为低分子肝素钠(依诺肝素钠)。
【性状】赛倍畅依诺肝素钠注射液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治疗已形成的静脉血栓;预防血液透析时体外循环中血栓的形成;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梗。
【用法用量】为预防及治疗目的而使用低分子肝素时应采用深部皮下注射给药,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时为血管内途径给药依诺肝素钠注射液为成人用药,禁止肌肉内注射。每毫升注射液含10000AxaIU,相当于100mg低分子肝素钠。每毫克(0.01ml)低分子肝素钠约等于100AxaIU。皮下用药须知:在注射之前不需排出注射器内的气泡。预装药液注射器可供直接使用。应于患者平躺后进行注射。应于左右腹壁的前外侧或后外侧皮下组织内交替给药。注射时针头应垂直刺入皮肤而不应成角度,在整个注射过程中,用拇指和食指将皮肤捏起,并将针头全部扎入皮肤皱折内注射。应严格遵循推荐剂量或遵医嘱。在外科患者中,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当患者有中度血栓形成危险时(如腹部手术),克赛推荐剂量为2000AxaIU(0.2ml)或4000AxaIU(0.4ml)每日一次皮下注射。在普外手术中,应于术前2小时给予第一次皮下注射,当患者有高度血栓形成倾向时(如矫形外科手术),依诺肝素钠注射液推荐剂量为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每日一次皮下注射4000AxaIU(0.4ml)。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麻醉及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时,应特别注意给药间隔,见特殊警告。低分子肝素治疗一般应持续7至10天。某些患者适合更长的治疗周期,若患者有静脉栓塞倾向,应延长治疗至静脉血栓栓塞危险消除且患者不需卧床为止。在矫形外科手术中,连续3周每日一次给药4000AxaIU是有益的。在内科治疗患者中,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低分子肝素钠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皮下给药4000AxaIU(0.4ml)。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最短应为6天直至患者不需卧床为止,最长为14天。治疗伴有或不伴有肺栓塞的深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钠可用于皮下每日一次注射150AxaIU/kg或每日两次100AxaIU/kg。当患者合并栓塞性疾病时,推荐每日两次给药100AxaIU/kg。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一般为10天。应在适当时开始口服抗凝剂治疗,并应持续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直至达到抗凝治疗效果(INR:2至3)。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Q波心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推荐剂量为每次100AxaIU/kg,每12小时给药一次,应与阿司匹林同用(每日一次口服100至325mg)。在以上患者中推荐疗程最小为2天,至临床症状稳定。一般疗程为2至8天。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中,防止血栓形成推荐剂量为100AxaIU/kg。对于有高度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应减量至双侧血管通路给予低分子肝素50AxaIU/kg或单侧血管通路给予75AxaIU/kg。应于血液透析开始时,在动脉血管通路给予低分子肝素钠。上述剂量药物的作用时间一般为4小时。然而,当出现纤维蛋白环时,应再给予50至100AxaIU/kg的剂量。
【不良反应】与其它药物相同,依诺肝素钠注射液可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出血:使用任何抗凝剂都可产生此反应。有出血倾向的器官损伤,影响凝血的药物(见注意事项),腹膜后及颅内出血,某些情况是致命的。出现此种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师。部分注射部位瘀点、瘀斑极少报导注射部位出现坚硬炎性结节,几天后缓解不需停止治疗。除非注射部位引起皮肤坏疽(包括不可逆的皮肤损伤)。以上现象通常先出现紫瘢(皮肤小范围出血)或红斑(红色炎性皮疹),渗出及疼痛。应停止治疗。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尽管极少出现,也可发生皮肤(疱疹)或全身过敏现象。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异常降低):在极少病例中,发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伴有血栓形成(静脉中有凝块)。在一些病例中,血栓伴有器官梗死(组织缺氧坏死)或肢体缺血(供血不足)。应立即通知医师。增加血中某些酶的水平(转氨酶),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麻醉时。使用低分子肝素,极少有椎管内血肿的报导(见:特别警告)。当出现任何未提及的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向医师或药师咨询。
【禁忌】下列情况禁用依诺肝素钠注射液:对肝素及低分子肝素过敏;严重的凝血障碍;有低分子肝素或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史(以往有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或有出血倾向的器官损伤;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置换术所致的感染除外。依诺肝素钠注射液不推荐用于下列情况:严重的肾功能损害;出血性脑卒中;难以控制的动脉高压;与其它药物共用(见:药物相互作用)。有任何疑问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注意事项】注射依诺肝素钠注射液时应严密监控,无论因何适应症使用或使用何种剂量,都应进行血小板计数监测。建议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前进行血小板计数,并在治疗中进行常规计数监测。如果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低于原值的30_50%),应停用依诺肝素钠注射液。在下述情况中应小心使用:止血障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有消化道溃疡史,或有出血倾向的器官损伤史,近期出血性脑卒中,难以控制的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近期接受神经或眼科手术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麻醉(见特别警告一节)。在老年患者特别是>80岁的患者,未发现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钠引起出血事件增加,而治疗剂量时则可引起出血并发症。建议密切观察。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用低分子肝素钠的暴露量增加导致出血危险性增大,所以在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调整用药剂量,推荐剂量:预防:每日一次2000AxaIU;治疗剂量:每日一次100AxaIU/kg。中度及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建议治疗时严密监测。肝功能不全患者:应给予特别注意。低体重患者(女性<45kg,男性<57kg)应用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时的暴露量增加,导致出血危险性增大,应严密监测。在所有病例中,都应严格遵守医嘱。
【药物相互作用】为了避免药物间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须将正在使用的药物明告医师或药师。不推荐联合使用下述药物(合用可增加出血倾向):用于解热镇痛剂量的乙酰水杨酸(及其衍生物),非甾类抗炎药(全身用药),噻氯匹啶,右旋糖酐40(肠道外使用)。当依诺肝素钠注射液与下列药物共同使用时应注意:口服抗凝剂,溶栓剂,用于抗血小板凝集剂量的乙酰水杨酸(用于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Q波心梗),糖皮质激素(全身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在人类,尚无克赛可通过胎盘屏障的证据,妊娠期妇女仅在医师认为确实需要时才可使用。哺乳期妇女接受克赛治疗时应停止哺乳。
【老年患者用药】由于老年患者肾功能减弱,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的清除半衰期略延长。只要肾功能仍在正常范围之内(如轻度减弱),预防性用药时老年患者无需调整剂量或每日用药次数。
【儿童用药】不推荐应用于儿童。
【药理毒理】本品为具有高抗Ⅹa(100I.U./mg)活性和较低抗Ⅱa或抗凝血酶(28I.U./mg左右)活性的低分子肝素。在不同适应症所需的剂量下,本品并不延长出血时间。在预防剂量时,本品对APTT没有明显改变。既不影响血小板聚集,也不影响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结合。
【药物过量】大剂量皮下注射本品可导致出血症状。缓慢静脉注射鱼精蛋白可中和以上症状。(1mg鱼精蛋白可中和1mg本品产生的抗凝作用)。应告知医生用药情况以防过量和毒性反应。
【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的参数源于对血浆中抗Ⅹa因子活性的研究。生物利用度:皮下注射本品可迅速并完全被吸收,本品的生物利用度接近95%。分布:皮下注射本品3小时之后达最大血药浓度,抗Ⅹa活性存在于血管内。生物转化:本品主要在肝脏代谢。消除:使用4000AxaIU(0.4ml)本品时其抗Ⅹa因子活性的半衰期约为4.4小时。使用6000AxaIU(0.6ml)或8000AxaIU(0.8ml)本品时约为4小时。在老年患者中消除半衰期略延长。排泄:本品经尿排出。
【贮藏】低于25℃储存,用时开封。按处方药要求运输。
【有效期】24个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63484
【生产厂家】南京健友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路16号

【爱优特】 呋喹替尼胶囊 购买药店 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价格¥2860.00 使用说明书 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 临床疗效

【达菲林】注射用双羟萘酸曲普瑞林 购买药店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 价格¥3960.00 适应症治疗局部晚期及转移性前列腺癌。临床疗效

【可利新】注射用特利加压素 购买药店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 价格¥236.50 适应症出血手术 临床疗效

【上药新亚】注射用硫代硫酸钠 购买药店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价格¥665.00 适应症主要用于氰化物中毒 也可用于砷、汞、铅、铋、碘等中毒。临床疗效

【新可来】美泊利珠单抗注射液 购买药店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价格¥5760.00 适应症用于成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 临床疗效

【天施康】夏天无注射液 价格¥365.00/盒 购买药店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 【功能主治】通络 活血 止痛。用于高血压偏瘫 小儿麻痹后遗症 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临床疗效

【瑞复美】来那度胺胶囊 购买药店 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价格¥12650.00 使用说明书 骨髓瘤骨髓异常综合症 临床疗效

【鲁南力康】米力农注射液 购买药店价格¥236.00/盒 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 适应症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诺和忻】司美格鲁肽片7mg 价格¥786.00 购买药店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 适应症饮食和锻炼的辅助手段 可以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

【诺和锐】门冬胰岛素注射液 购买药店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价格¥86.50 适应症用于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

【喜辽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40g 购买药店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价格¥186.50 适应症浅表性静脉炎 静脉曲张性静脉炎 静脉曲张外科和硬化术后的辅助治疗 临床疗效

【海益坦】谷美替尼片 购买药店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价格¥2960.00 适应症用于治疗具有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外显子14跳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

【安束喜】聚多卡醇注射液60mg 购买药店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 价格¥5796.00 适应症静脉曲张 临床疗效

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

首页

电话

发短信

在线咨询

微信

erwe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