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名称: 穆峰达
通  用  名: 替尔泊肽注射液
医保类型: 非医保
规       格: 每支多剂量 2.4ml:20mg(含4剂0.6ml:5mg)
生产企业: 意大利Eli Lilly Italia S.p.A.
价       格: 3260.00元/盒
会  员  价: 3200.00元/盒
  • 药品概述
  • 详细说明
  • 用药经验
  • 推荐药店
  • 相关内容

疗效维度 核心数据 相关研究参考 降糖效果(T2DM) 在SURPASS-2研究中,基线HbA1c 8.28%的患者,40周后平均降低约-2.37% (至5.91%);89%患者HbA1c<7% 。 SURPASS-2 减重效果 在SURMOUNT-1研究中,72周时平均体重降幅最高达-21.4%(10mg组) 。一项头对头研究显示其减重效果优于司美格鲁肽 。 SURMOUNT-1 OSA改善(新适应症) 在SURMOUNT-OSA研究中,中重度OSA肥胖患者AHI指数每小时减少27-30次;43%-52%患者症状完全缓解或转为轻度 。 SURMOUNT-OSA 心血管代谢获益 显示改善血压、血脂谱、降低内脏脂肪、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多重效益 。 多项研究  作用机制与特点 替尔泊肽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的每周一次的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和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双受体激动剂 。这意味着它能同时激活GIP和GLP-1两种肠道激素的受体。这种“双靶点”机制使其能更全面地调节血糖、减少食物摄入、降低体重,并改善脂质代谢 。  安全性注意事项 替尔泊肽的总体安全性与全球人群一致,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泻、呕吐、便秘等),这些反应通常发生在剂量递增期,严重程度多为轻度或中度,并会随时间推移而减少 。 对于糖尿病患者,需注意在联合使用磺酰脲类或胰岛素时,低血糖风险会增加,可能需要调整这些药物的剂量 。 此外,该药有甲状腺C细胞肿瘤的潜在风险(黑框警告),不应用于有甲状腺髓样癌个人史或家族史的患者或2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患者5。其他注意事项包括胰腺炎、胆囊相关问题、急性肾损伤等潜在风险 。  重要提示 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替尔泊肽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如病情、身体状况、治疗目标)开具处方,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剂量递增方案(通常从2.5mg起始,每4周增加2.5mg,直至有效目标剂量) 。 关注不良反应:使用过程中如出现持续或严重的胃肠道症状等其他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替尔泊肽的治疗需在饮食控制和运动基础上进行 。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药物协同,才能获得最佳疗效。  作用机制与特点 替尔泊肽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的每周一次的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和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双受体激动剂311。这意味着它能同时激活GIP和GLP-1两种肠道激素的受体。这种“双靶点”机制使其能更全面地调节血糖、减少食物摄入、降低体重,并改善脂质代谢 。  安全性注意事项 替尔泊肽的总体安全性与全球人群一致,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311。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泻、呕吐、便秘等),这些反应通常发生在剂量递增期,严重程度多为轻度或中度,并会随时间推移而减少 。 对于糖尿病患者,需注意在联合使用磺酰脲类或胰岛素时,低血糖风险会增加,可能需要调整这些药物的剂量 。 此外,该药有甲状腺C细胞肿瘤的潜在风险(黑框警告),不应用于有甲状腺髓样癌个人史或家族史的患者或2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患者5。其他注意事项包括胰腺炎、胆囊相关问题、急性肾损伤等潜在风险 。  重要提示 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替尔泊肽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如病情、身体状况、治疗目标)开具处方,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剂量递增方案(通常从2.5mg起始,每4周增加2.5mg,直至有效目标剂量) 。 关注不良反应:使用过程中如出现持续或严重的胃肠道症状等其他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替尔泊肽的治疗需在饮食控制和运动基础上进行311。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药物协同,才能获得最佳疗效。

【警示】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药品名称】替尔泊肽注射液

【商品名/商标】穆峰达/MOUNJARO

【规格】每支多剂量 2.4ml:20mg(含4剂0.6ml:5mg)

【主要成份】本品活性成份为替尔泊肽。2.4ml∶20mg(每支多剂量注射器含4剂0.6ml:5mg)。

【性状】本品为无色至浅黄色溶液,澄清至显乳光,基本无可见微粒。

【适应症】2型糖尿病:本品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饮食控制和运动基础上,接受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体重管理:本品适用于在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基础上,用于初始体重指数(BMI)符合以下要求的成人的长期体重管理:•≥28kg/m2(肥胖),或•≥24kg/m2(超重)并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例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血管疾病等)。

【用法用量】本品的推荐起始剂量为2.5m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2.5mg剂量目的是起始治疗。推荐给药4周后,将剂量增至5m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如需要进一步加强血糖控制或改善体重管理,推荐在接受当前剂量治疗至少4周后,继续以2.5mg的幅度增加剂量。推荐维持剂量为5mg、10mg或15m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本品最大给药剂量为15mg(该规格暂缺),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如有必要,可以改变每周给药的日期,但两次给药间隔应至少为3天(72小时)。当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本品时,可继续二甲双胍的当前剂量。在现有磺脲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替尔泊肽时,可考虑下调磺脲类药物剂量,降低低血糖风险。调整磺脲类药物剂量时,应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如果遗漏一次给药,应在遗漏给药后4天(96小时)内尽快给药。如果超过4天,则略过这次给药,按计划给药日期进行下一次给药。每种情况下,患者都可以恢复其常规每周一次的给药方案。重要使用说明:•本品每周给药一次,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给药,不必考虑是否进餐。•本品可在腹部、大腿或上臂进行皮下注射。•每次注射时应轮换注射部位。•本品使用前应检查外观。溶液应澄清,为无色至淡黄色。如发现异物或者变色,不得继续使用。•尚未在18岁以下患者中确定替尔泊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无需根据年龄、性别、人种、族裔、体重调整剂量。•在开始本品治疗之前,对患者进行正确注射技术培训。完整的带插图的给药说明请参阅随附的使用说明。肾功能损害患者:对于肾功能损害患者,包括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无需调整剂量。然而,对于在重度肾功能损害和ESRD患者中使用替尔泊肽的经验有限。在使用替尔泊肽治疗这些患者时应谨慎。肝功能损害患者:对于肝功能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然而,对于在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中使用替尔泊肽的经验有限。在使用替尔泊肽治疗这些患者时应谨慎。

【不良反应】以下严重不良反应描述见下文:•甲状腺C细胞肿瘤风险,见【注意事项】。•胰腺炎,见【注意事项】。•与胰岛素促泌剂联用时的低血糖,见【注意事项】。•超敏反应,见【注意事项】。•急性肾损伤,见【注意事项】。•重度胃肠道疾病,见【注意事项】。•急性胆囊疾病,见【注意事项】。•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见【注意事项】。•肥胖或超重患者的自杀行为和意念,见【注意事项】。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由于临床试验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开展的,故在一种药物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率不能直接与其他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且未必反映了实际应用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率。2项在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汇总:表1中的数据来自在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2项安慰剂对照试验(1项单药治疗试验[SURPASS-1]和1项联合基础胰岛素(伴或不伴二甲双胍)的试验[SURPASS-5])。在这两项研究中,共有718名患者接受本品治疗,平均暴露持续时间为36.6周。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岁,4%为75岁或以上,54%为男性。人群中,57%为白人,27%为亚裔,13%为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3%为黑人或非裔美国人;其中25%为西班牙裔或拉美裔。基线时,患者的2型糖尿病平均病程为9.1年,平均HbA1c为8.1%。根据基线眼底镜检查评估结果,研究人群中13%存在视网膜病变。对于基线时的eGFR,患者中,53%大于或等于90mL/min/1.73㎡,39%处于60-90mL/min/1.73㎡,7%处于45-60mL/min/1.73㎡,1%处于30-45mL/min/1.73㎡。7项在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对照临床试验汇总:在包括2项安慰剂对照试验(SURPASS-1和-5),3项本品与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和/或SGLT2抑制剂联合用药试验(SURPASS-2、-3和-4)以及2项在日本进行的共计7项对照临床试验中,在大规模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汇总人群中评价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该汇总人群中,共有5119名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了本品的治疗,平均治疗时长为48.1周。在各治疗组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岁,4%为75岁或以上,58%为男性。人群中,65.3%为白人,24.1%为亚裔,6.8%为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3.1%为黑人或非裔美国人;其中38%为西班牙裔或拉美裔。基线时,患者的2型糖尿病平均病程为9.1年,平均HbA1c为8.3%。根据基线眼底镜检查评估报告,人群中15%的患者存在视网膜病变。对于基线时的eGFR,患者中,52.1%大于或等于90mL/min/1.73㎡,40.3%处于60-90mL/min/1.73㎡,6.0%处于45-60mL/min/1.73㎡,1.4%处于30-45mL/min/1.73㎡。常见不良反应:表1列出了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开展的3期安慰剂对照试验汇总发生的与使用本品相关的常见不良反应。与安慰剂组相比,这些不良反应在替尔泊肽组更常见,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至少有5%的患者发生了这些不良反应。(表1详见说明书)在7项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临床试验汇总人群中,常见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发生率与表1中列出的类似。2项在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中开展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汇总:在2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入选肥胖或超重成人患者接受本品治疗最长72周,并包含4周停药随访期(见【临床试验】)。这些数据反映了2519名患者暴露于本品治疗。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岁,37%为男性。人群中,72%为白人,12%为亚洲人,8%为黑人或非裔美国人,7%为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51%为西班牙裔或拉美裔。基线特征包括,患者的平均BMI为37.4kg/㎡,29%患者的BMI≥40kg/㎡,41%的患者合并高血压,37%合并血脂异常,30%处于糖尿病前期,25%合并2型糖尿病,7%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4%合并心血管疾病。在上述两项研究中,5mg、10mg和15mg本品治疗组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的比例分别为4.8%、6.3%和6.7%,安慰剂组为3.4%。大多数因不良反应而停用本品的事件发生在治疗的最初几个月,主要是因胃肠道不良反应而停用本品。表2列出了在肥胖或超重的人群中开展的3期的安慰剂对照试验中发生的与使用本品相关的常见不良反应。至少2%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本品治疗组较安慰剂治疗组更常见。(表2详见说明书)胃肠道不良反应: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汇总的安慰剂对照试验,替尔泊肽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安慰剂组为20.4%,替尔泊肽5mg组为37.1%,替尔泊肽10mg组为39.6%,替尔泊肽15mg组为43.6%)。替尔泊肽5mg组(3.0%)、替尔泊肽10mg组(5.4%)和替尔泊肽15mg组(6.6%)因胃肠道不良反应而停药的患者多于安慰剂组(0.4%)。大部分恶心、呕吐和/或腹泻报告发生在剂量递增期间,并随时间推移而减少。下列胃肠道不良反应在使用本品治疗时的报告发生率也高于安慰剂组患者(以下按安慰剂;5mg;10mg;15mg顺序分别列出发生率):嗳气(0.4%,3.0%,2.5%,3.3%)、肠胃气胀(0%,1.3%,2.5%,2.9%)、胃食管反流病(0.4%,1.7%,2.5%,1.7%),腹胀(0.4%,0.4%,2.9%,0.8%)。在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中开展的临床试验中,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频率高于接受安慰剂的患者(5mg:56%,10mg:56%,15mg:56%,安慰剂组为30%)。接受本品5mg(1.9%)、本品10mg(3.3%)和本品15mg(4.3%)的患者因胃肠道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的比例高于接受安慰剂(0.5%)。大部分恶心、呕吐和/或腹泻事件发生在剂量递增期间,并随时间推移而减少。其他不良反应:低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表3总结了安慰剂对照试验中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表3详见说明书)当本品与磺脲类药物联合使用时,低血糖发生会更频繁。在一项治疗长达104周的临床试验中,与磺脲类药物联合给药时,接受替尔泊肽5mg、10mg和15mg治疗的患者分别有13.8%、9.9%和12.8%出现低血糖(血糖水平<3.0mmol/L),0.5%、0%和0.6%出现重度低血糖。在一项针对患有2型糖尿病且BMI≥27kg/㎡的患者的试验中,本品治疗组有4.2%的患者报告了低血糖(血糖水平<3.0mmol/L),而安慰剂治疗组的患者中这一比例为1.3%。非2型糖尿病患者:在一项非2型糖尿病的肥胖/超重成人中进行的替尔泊肽试验中,未系统采集低血糖事件,但有0.3%的本品治疗的患者和0例安慰剂治疗的患者报告血糖水平<3.0mmol/L。低血压:在针对肥胖或超重患者开展的临床试验中,使用本品的患者中低血压的发生率(1.6%)高于使用安慰剂的患者(0.1%)。与未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1.2%)相比,在联合降压治疗的患者(2.2%)中低血压更常见。低血压也与胃肠道不良事件和脱水相关。心率增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汇总的安慰剂对照试验中,使用替尔泊肽治疗的患者心率平均每分钟增加2到4次,而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心率平均每分钟增加1次。在接受安慰剂、5mg、10mg和15mg替尔泊肽治疗的受试者中,窦性心动过速发作伴基线心率增加大于或等于每分钟15次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3%、4.6%、5.9%和10%。在中国患者为主的SURPASS-AP-Combo研究中,使用甘精胰岛素、5mg、10mg和15mg的替尔泊肽治疗的患者分别有4.5%、3.9%、10.1%和11.4%发生上述事件。心率增加的临床相关性尚不确定。在肥胖或超重患者中开展的临床试验中,本品治疗导致心率平均增加1至3次/分钟,而安慰剂治疗组患者心率未增加。超敏反应: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汇总的安慰剂对照试验中,有替尔泊肽超敏反应的报告,有些情况下为重度(如荨麻疹和湿疹)。使用本品的患者中有3.2%出现超敏反应,而使用安慰剂的患者中有1.7%出现超敏反应。在7项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汇总的临床试验中,106/2570(4.1%)接受本品治疗且具有抗替尔泊肽抗体的患者出现了超敏反应,同时73/2455(3.0%)接受本品治疗但没有抗替尔泊肽抗体的患者也报告了超敏反应(见【药理毒理】)。已有上市后使用本品引起严重超敏反应(例如速发严重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的病例报告。在肥胖或超重患者中开展的临床试验中,2.1%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和0.4%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发生了速发型超敏反应(给药后一天内),3.5%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和2.7%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发生了非速发型超敏反应。在本品治疗的患者中,与未产生抗替尔泊肽抗体的患者(3%)相比,产生抗替尔泊肽抗体的患者(6.2%)超敏反应的发生率更高(【药理毒理】)。试验中大多数超敏反应为皮肤反应(例如皮疹、瘙痒)。一般疾病和注射部位各种反应:疲乏:疲劳、虚弱、不适和倦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安慰剂对照试验中,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3.2%报告了注射部位各种反应;而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中,0.4%报告了注射部位各种反应。在7项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汇总的临床试验中,119/2570(4.6%)接受本品治疗且有抗替尔泊肽抗体的患者出现了注射部位各种反应,同时18/2455(0.7%)接受本品治疗但没有抗替尔泊肽抗体的患者也报告了注射部位各种反应(见【药理毒理】)。在肥胖或超重患者中开展的临床试验中,与未产生抗替尔泊肽抗体的患者(1%)相比,产生抗替尔泊肽抗体的患者(11.3%)更常发生注射部位反应。毛发脱落:接受替尔泊肽治疗的肥胖或超重患者的毛发脱落不良反应与体重减轻相关。在本品针对肥胖或超重患者开展的临床试验中,替尔泊肽(7.1%女性vs0.5%男性)和安慰剂(1.3%女性vs0%男性)治疗组女性患者报告毛发脱落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无接受替尔泊肽治疗的肥胖或超重患者因毛发脱落而终止研究治疗,1例安慰剂治疗的肥胖或超重患者因毛发脱落而终止研究治疗。急性肾损伤:在肥胖或超重患者中开展的临床试验中,0.5%的本品治疗患者和0.2%的安慰剂治疗患者报告了急性肾损伤。急性胆囊疾病: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汇总的安慰剂对照试验中,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有0.6%报告了急性胆囊疾病(胆石症、胆绞痛和胆囊切除术),而安慰剂治疗组患者的这一比例为0%。在肥胖或超重患者的临床试验中,1.1%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和1%安慰剂治疗的患者报告了胆石症,0.7%本品治疗的患者和0.2%安慰剂治疗的患者报告了胆囊炎,0.2%本品治疗的患者和0例安慰剂治疗的患者报告了胆囊切除术。实验室结果异常: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升高: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汇总的安慰剂对照试验中,使用替尔泊肽治疗后,血清胰淀粉酶水平自基线平均升高33%至38%,血清脂肪酶浓度自基线平均升高31%至42%。安慰剂治疗组患者的胰淀粉酶水平较基线平均升高4%,脂肪酶水平无变化。由于没有胰腺炎的其他体征和症状,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脂肪酶或淀粉酶水平升高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在肥胖或超重患者的临床试验中,使用本品治疗导致血清胰淀粉酶浓度相对于基线平均升高20%至25%,血清脂肪酶浓度相对于基线平均升高28%至35%。安慰剂治疗组患者的胰淀粉酶和血清脂肪酶分别相对于基线平均升高2.1%和5.8%。在没有其他胰腺炎体征和症状的情况下,本品治疗后淀粉酶或脂肪酶升高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血降钙素升高:偶见(≥0.1%且<1%)见【注意事项】。免疫原性: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3期临床研究中,共评估了5,025名接受替尔泊肽治疗的患者的抗药抗体(ADAs)。其中,有51.1%的患者在治疗期内产生了治疗期间ADAs(TEADAs)。在评估的患者中,38.3%的患者出现了持续性的TEADAs(ADAs持续存在至少16周或更长时间)。在接受替尔泊肽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1.9%和2.1%分别产生了针对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受体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的中和抗体,同时有0.9%和0.4%的患者分别产生了针对天然GIP和GLP-1的中和抗体。在肥胖或超重患者3期临床试验中,有64.5%(1591/2467)接受替尔泊肽治疗的患者产生了ADAs。在这些试验中,分别有40%和16.5%接受替尔泊肽治疗患者的抗药抗体分别产生了针对天然GIP和GLP-1的交叉反应性。在接受替尔泊肽治疗的肥胖或超重患者中,有2.8%和2.7%分别产生了针对GIP受体和GLP-1受体的中和抗体,同时有0.8%和0.1%的患者分别产生了针对天然GIP和GLP-1的中和抗体。尽管存在ADAs的产生,但没有证据显示这会影响替尔泊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或对其疗效和安全性产生影响。上市后经验:替尔泊肽批准后使用期间报告了以下不良反应。由于这些反应是基于一个规模不确定的人群自愿报告的,因此并不能可靠地估计它们的发生频率或建立与药物暴露的因果关系。超敏反应:速发严重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罕见(≥0.01%且<0.1%)胃肠道:肠梗阻。

【禁忌】以下患者禁用本品:•具有甲状腺髓样癌(MTC)的个人病史或家族史,或2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MEN2)患者(见【注意事项】)。•已知对替尔泊肽或产品中的任何辅料成分存在严重超敏反应。有报告使用替尔泊肽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包括速发严重过敏反应和血管性水肿(见【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甲状腺C细胞肿瘤风险:在有临床意义的血浆暴露水平下的为期2年的研究中,替尔泊肽导致雌性和雄性大鼠甲状腺C细胞肿瘤(腺瘤和癌)的发生率增加,呈剂量依赖性和治疗时间依赖性(参见【药理毒理】)。尚不清楚本品在人体中是否会引起甲状腺C细胞肿瘤及甲状腺髓样癌(MTC),因为尚未确定替尔泊肽诱导的啮齿类动物甲状腺C细胞肿瘤是否与人类相关。本品禁用于有MTC个人史或家族史的患者或MEN2患者。应告知患者使用本品存在的潜在MTC风险,并告知甲状腺肿瘤的症状(例如颈部肿块、吞咽困难、呼吸困难、持续的声音嘶哑)。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定期监测血清降钙素或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对MTC早期检测的价值尚未确定。这种监测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操作风险,因为血清降钙素的检测特异性低,而甲状腺疾病的背景发生率高。血清降钙素值显著升高可能会提示MTC,MTC患者的降钙素值通常>50ng/L。如果血清降钙素测量值升高,则应对患者进行进一步评估。体格检查或颈部影像学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患者,也应进行进一步评估。胰腺炎:在接受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了急性胰腺炎,包括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出血性或坏死性胰腺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临床研究中,经裁定,在13名接受替尔泊肽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确认了14例急性胰腺炎事件(0.23名患者/100暴露年),在3名接受对照药物治疗的患者中确认了3例事件(0.11名患者/100暴露年)。本品尚未在具有胰腺炎既往史的患者中开展研究。目前尚不明确具有胰腺炎既往史的患者使用本品是否存在发生胰腺炎的风险。在肥胖或超重患者中开展的临床试验中,本品治疗组有0.2%的患者发生经裁定确认的急性胰腺炎(0.14名患者/100暴露年),而安慰剂治疗组为0.2%的患者(0.15名患者/100暴露年)。尚未在具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中开展本品研究。尚不清楚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在接受本品治疗时发生胰腺炎的风险是否更高。本品开始给药后,应密切观测患者胰腺炎的体征和症状(包括持续重度腹痛,有时会放射至背部,并可能伴有或不伴有呕吐)。如果怀疑发生胰腺炎,应停用本品并开始适当的治疗。低血糖:接受本品与胰岛素促泌剂(如磺脲类药物)联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增加低血糖包括重度低血糖的风险,参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在一项针对患有2型糖尿病且BMI≥27kg/m2的患者的试验中,本品治疗组有4.2%的患者报告了低血糖(血糖<3.0mmol/L),而安慰剂治疗组患者中的这一比例为1.3%。在该试验中,与未使用磺脲类药物的本品治疗的患者(2.1%)相比,使用本品联合胰岛素促泌剂(如磺脲类药物)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增加(10.3%)。通过减少磺脲类药物(或其他伴随使用的胰岛素促泌剂)的剂量,可降低低血糖的风险。应告知患者使用这些伴随药物所带来的低血糖风险,指导患者掌握低血糖的体征和症状。超敏反应:有报告接受替尔泊肽治疗的患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例如速发严重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在肥胖或超重患者临床试验中,0.1%的本品治疗患者发生了重度超敏反应,而安慰剂组无患者发生重度超敏反应。如果发生超敏反应,建议患者立即就医,并停用本品。既往对替尔泊肽或者本品的辅料存在严重超敏反应的患者禁用本品(见【禁忌】,【不良反应】)。已有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引发速发严重过敏反应和血管性水肿的报告。对GLP-1受体激动剂有血管性水肿史或速发严重过敏反应史的患者应慎用本品,因为目前尚不清楚此类患者使用本品时是否更易发生速发过敏反应。急性肾损伤:本品与胃肠道不良反应相关,包括恶心、呕吐和腹泻(见【不良反应】)。这些事件可能导致脱水,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急性肾损伤。应告知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可能由于胃肠道不良反应而发生脱水的潜在风险,应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体液过度损耗和电解质紊乱。对于老年人尤其应考虑到这一点,他们可能更容易发生此类并发症。在接受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患者中,已有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衰竭恶化(有时可能需要血液透析)的上市后报告。其中部分报告发生事件的患者无已知基础肾病。大部分报告的事件发生在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或脱水的患者中。当开始给予本品时或进行剂量递增时应监测肾功能。重度胃肠道疾病:使用本品可能与胃肠道不良反应相关,有些情况下为重度(见【不良反应】)。尚未在重度胃肠道疾病(包括重度胃轻瘫)患者中进行关于本品的研究,因此不推荐这类患者使用本品。急性胆囊疾病:在GLP-1受体激动剂的临床试验和上市后报告中,已经报告了胆石症或胆囊炎等胆囊疾病急性事件。本品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本品治疗患者中有0.6%的患者报告了急性胆囊疾病(胆石症、胆绞痛和胆囊切除术),而安慰剂治疗组患者这一比例为0%。体重大幅或快速下降与发生急性胆囊疾病风险相关。在肥胖或超重患者中开展的临床试验中,本品治疗组有1.1%的患者报告了胆石症,安慰剂治疗组为1.0%。本品治疗组有0.7%的患者报告了胆囊炎,安慰剂治疗组为0.2%。0.2%接受本品治疗患者和0例安慰剂治疗患者报告了胆囊切除术。这些急性胆囊事件与体重下降成正相关。如果怀疑胆囊炎,应进行胆囊诊断检查和适当的临床随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在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史的患者中):血糖控制的快速改善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短暂恶化相关。尚未在需要紧急治疗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中进行关于本品的研究。具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史的患者使用本品时应密切监测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情况。自杀行为和意念:在其他长期体重管理产品的临床试验中报告了自杀行为和意念。监测接受本品治疗的肥胖或超重患者是否出现抑郁或抑郁恶化、自杀想法或行为,和/或情绪或行为的任何异常变化。出现自杀想法或行为的肥胖或超重患者应终止本品治疗。有自杀企图或主动自杀意念史的肥胖或超重患者应避免使用本品。本品不适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

【药物相互作用】与胰岛素促泌剂(如磺脲类药物)联合使用:替尔泊肽可降低血糖。起始本品治疗时,应考虑减少联合使用的促胰岛素分泌剂(如磺脲类药物)的剂量,以降低低血糖的风险(见【注意事项】)。口服药物:本品可延缓胃排空,因而可能影响伴随口服药物的吸收。本品与其他口服药物联合服用时应谨慎。在使用本品时,应密切监测同时服用疗效依赖于阈值浓度的口服药物或治疗窗狭窄药物(如华法林)的患者。建议使用口服激素避孕药的患者换用非口服避孕措施,或在起始本品治疗或者每次剂量递增后的前4周内在原有口服避孕药物基础上增加屏障避孕措施。非口服用药的激素避孕药物预计不会受到本品的影响(见【药代动力学】)。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风险总结:妊娠女性使用本品的数据有限,不足以确定与药物相关的重大出生缺陷、流产或其他不良母体或胎儿结局风险。关于妊娠期内糖尿病控制不佳对母体或胎儿的风险请参见(临床注意事项)。基于动物生殖研究,妊娠期间暴露于替尔泊肽可能对胎儿产生风险。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仅当潜在获益大于对胎儿的潜在风险时,才能在妊娠期间使用本品。体重下降对妊娠患者没有益处,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危害。对于肥胖或超重患者,妊娠期间不应使用本品来减轻体重,在发现妊娠时应停用本品治疗。在器官形成期间接受替尔泊肽给药的妊娠大鼠中,在临床药物暴露水平下(根据AUC测算),观察到了胎仔生长减缓和胎仔异常。在器官形成期间接受替尔泊肽给药的家兔中,在临床相关药物暴露水平下(根据AUC测算),观察到了胎仔生长减缓。这些对动物胚胎/胎仔的不良影响与本品对母体体重和摄食量的药理学影响同时出现。在孕前HbAlc>7%的糖尿病女性患者中,主要出生缺陷的估计背景风险为6%-10%,而在HbAlc>10%的女性患者中,报道的背景风险高达20%-25%。适用本品的2型糖尿病人群中流产的估计背景风险尚不明确。与总体人群相比,适用本品的肥胖或超重人群中重大出生缺陷和流产的估计背景风险增加。在美国普通人群中,经临床确认的妊娠中,主要出生缺陷和流产的估计背景风险分别为2%-4%和15%-20%。临床注意事项:疾病相关的母体和/或胚胎/胎儿风险:妊娠期间糖尿病控制不佳会增加母亲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先兆子痫、自然流产、早产和分娩并发症的风险。糖尿病控制不佳会增加胎儿发生重大出生缺陷、死产和巨大胎儿相关疾病的风险。妊娠期间为了满足母体及胚胎/胎儿的需求,患者的体重会有所增加。目前建议所有妊娠患者(包括肥胖或超重患者)根据孕前体重适当增加体重。数据:动物数据:在器官形成期间每周两次皮下给予妊娠大鼠0.02mg/kg、0.1mg/kg和0.5mg/kg替尔泊肽(基于AUC测算,分别为最大推荐人体剂量MRHD15mg每周一次的0.03倍、0.07倍和0.5倍),在0.5mg/kg剂量水平下,胎仔外观、内脏和骨骼畸形的发生率增加,内脏和骨骼发育异常的发生率增加,体重下降,同时观察到因药理作用导致的母体体重和摄食量下降的发生率增加。在器官发生期间以0.01mg/kg、0.03mg/kg或0.1mg/kg剂量(分别为MRHD的0.01倍、0.06倍和0.2倍)每周一次皮下给药的妊娠家兔中,所有剂量水平下均对胃肠道系统产生了药理作用,导致一些家兔母体死亡或流产。在0.1mg/kg剂量下观察到胎仔体重下降,与母体摄食量和体重下降相关。在一项大鼠产前产后研究中,从着床至哺乳期间每周两次皮下注射0.02mg/kg、0.10mg/kg或0.25mg/kg替尔泊肽,接受0.25mg/kg替尔泊肽给药的F0代母鼠的F1代幼仔,从出生后7天至出生后第126天(雄性)和从出生后7天至出生后第56天(雌性)的平均体重较对照组出现统计学显著降低。哺乳:风险总结:尚无关于人类或者动物母乳中是否存在替尔泊肽或其代谢产物是否影响母乳喂养婴儿或影响产奶量的数据。应同时考虑母乳喂养对发育和健康的益处,母亲对本品的临床需求,以及本品或母体基础疾病对母乳喂养婴儿可能造成的任何潜在不良影响。

【老年患者用药】7项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临床试验汇总中,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1539名(30.1%)基线时为65岁或65岁以上,212名(4.1%)为75岁或75岁以上。在这些患者和年轻患者之间未发现安全性或有效性的总体差异,但不能排除一些老年人个体敏感性更高的情况。在肥胖或超重患者中开展的临床试验中,接受本品治疗的226名(9.0%)患者在基线时年龄为65岁或65岁以上,13名患者(0.5%)为75岁或75岁以上。在65岁及以上患者和年轻成人患者之间未观察到安全性或有效性的总体差异。

【儿童用药】尚未确定本品在儿童患者(18岁以下)中的安全性和疗效。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替尔泊肽是GIP受体和GLP-1受体激动剂,为经修饰的含39个氨基酸的多肽,其C20脂肪二酸基团修饰可结合白蛋白并延长半衰期。替尔泊肽可选择性结合并激活GIP受体和GLP-1受体,该受体为天然GIP和GLP-1的靶点。替尔泊肽以葡萄糖依赖性方式增强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的胰岛素分泌,并降低胰高血糖素水平。在大脑中重要的食欲调节区域均发现GIP受体和GLP-1受体。替尔泊肽可通过调节食欲来减少食物摄入、降低体重和减少脂肪量。动物实验显示,替尔泊肽可调节脂质利用。毒理研究:遗传毒性:替尔泊肽大鼠骨髓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生殖毒性:在生育力和早期胚胎发育研究中,雄性和雌性大鼠每周两次皮下给药0.5mg/kg、1.5mg/kg或3mg/kg(以AUC计,分别为MRHD15mg每周一次的0.3倍、1倍、2倍和0.3倍、0.9倍、2倍)。未见替尔泊肽对精子形态、交配情况、生育力和受孕的影响。在雌性大鼠中,所有剂量组均观察到发情间期延长和黄体平均数减少的雌性数量增加,导致着床部位和活胎的平均数量减少。这些作用被认为继发于替尔泊肽对摄食量和体重的药理学作用。妊娠大鼠于器官发生期每周两次皮下给予替尔泊肽0.02mg/kg、0.1mg/kg和0.5mg/kg(以AUC计,分别为MRHD15mg每周一次的0.03倍、0.07倍和0.5倍),在0.5mg/kg剂量水平下,胎仔外观、内脏和骨骼畸形的发生率增加,内脏和骨骼发育异常的发生率增加,体重下降,同时可见药理作用导致的母体体重和摄食量下降。妊娠兔于器官发生期每周一次皮下给予替尔泊肽0.01mg/kg、0.03mg/kg或0.1mg/kg剂量(分别为MRHD的0.01倍、0.06倍和0.2倍),所有剂量组均可见药理作用介导的胃肠道反应,导致部分母体死亡或流产。0.1mg/kg剂量可见胎仔体重下降与母体摄食量和体重下降相关。在一项大鼠围产期研究中,从着床至哺乳每周两次皮下注射替尔泊肽0.02mg/kg、0.10mg/kg或0.25mg/kg,0.25mg/kg给药组F0代母鼠的F1代幼仔,从出生后7天至出生后第126天(雄性)和从出生后7天至出生后第56天(雌性)的平均体重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致癌性:在为期2年的致癌性试验中,雄性和雌性大鼠每周两次皮下注射替尔泊肽0.15mg/kg、0.50mg/kg和1.5mg/kg(以AUC计,分别为MRHD的0.1倍、0.4倍和1倍。雄性≥0.5mg/kg剂量组和雌性≥0.15mg/kg剂量组均可见甲状腺C细胞腺瘤显著升高;各给药组的雄性和雌性大鼠均可见甲状腺C细胞腺瘤和合并的肿瘤显著升高。在一项为期6个月的rasH2转基因小鼠致癌性试验中,每周两次皮下注射替尔泊肽1mg/kg、3mg/kg和10mg/kg,未观察到致癌性。

【药物过量】如果发生药物过量,应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实施适当的支持治疗。考虑到替尔泊肽的半衰期约为5天,可能需要对这些症状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治疗。

【贮藏】避光,密闭,2~8℃保存。不得冷冻。必要时,在不超过30℃的条件下将本品存放于原包装内,避光保存,最多可保存21天。

【有效期】24个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J20255006

【生产厂家】意大利Eli Lilly Italia S.p.A.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荷兰Eli Lilly Nederland B.V.

【生产地址】 ItalyV. Gramsci 731-733 50019 Sesto Fiorentino (FI) Italy

【警示】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药品名称】依诺肝素钠注射液
【商品名/商标】赛倍畅
【规格】6000AⅩaIU 0.6ml:60mg*10支
【主要成份】主要成分为低分子肝素钠(依诺肝素钠)。
【性状】赛倍畅依诺肝素钠注射液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治疗已形成的静脉血栓;预防血液透析时体外循环中血栓的形成;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梗。
【用法用量】为预防及治疗目的而使用低分子肝素时应采用深部皮下注射给药,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时为血管内途径给药依诺肝素钠注射液为成人用药,禁止肌肉内注射。每毫升注射液含10000AxaIU,相当于100mg低分子肝素钠。每毫克(0.01ml)低分子肝素钠约等于100AxaIU。皮下用药须知:在注射之前不需排出注射器内的气泡。预装药液注射器可供直接使用。应于患者平躺后进行注射。应于左右腹壁的前外侧或后外侧皮下组织内交替给药。注射时针头应垂直刺入皮肤而不应成角度,在整个注射过程中,用拇指和食指将皮肤捏起,并将针头全部扎入皮肤皱折内注射。应严格遵循推荐剂量或遵医嘱。在外科患者中,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当患者有中度血栓形成危险时(如腹部手术),克赛推荐剂量为2000AxaIU(0.2ml)或4000AxaIU(0.4ml)每日一次皮下注射。在普外手术中,应于术前2小时给予第一次皮下注射,当患者有高度血栓形成倾向时(如矫形外科手术),依诺肝素钠注射液推荐剂量为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每日一次皮下注射4000AxaIU(0.4ml)。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麻醉及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时,应特别注意给药间隔,见特殊警告。低分子肝素治疗一般应持续7至10天。某些患者适合更长的治疗周期,若患者有静脉栓塞倾向,应延长治疗至静脉血栓栓塞危险消除且患者不需卧床为止。在矫形外科手术中,连续3周每日一次给药4000AxaIU是有益的。在内科治疗患者中,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低分子肝素钠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皮下给药4000AxaIU(0.4ml)。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最短应为6天直至患者不需卧床为止,最长为14天。治疗伴有或不伴有肺栓塞的深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钠可用于皮下每日一次注射150AxaIU/kg或每日两次100AxaIU/kg。当患者合并栓塞性疾病时,推荐每日两次给药100AxaIU/kg。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一般为10天。应在适当时开始口服抗凝剂治疗,并应持续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直至达到抗凝治疗效果(INR:2至3)。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Q波心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推荐剂量为每次100AxaIU/kg,每12小时给药一次,应与阿司匹林同用(每日一次口服100至325mg)。在以上患者中推荐疗程最小为2天,至临床症状稳定。一般疗程为2至8天。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中,防止血栓形成推荐剂量为100AxaIU/kg。对于有高度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应减量至双侧血管通路给予低分子肝素50AxaIU/kg或单侧血管通路给予75AxaIU/kg。应于血液透析开始时,在动脉血管通路给予低分子肝素钠。上述剂量药物的作用时间一般为4小时。然而,当出现纤维蛋白环时,应再给予50至100AxaIU/kg的剂量。
【不良反应】与其它药物相同,依诺肝素钠注射液可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出血:使用任何抗凝剂都可产生此反应。有出血倾向的器官损伤,影响凝血的药物(见注意事项),腹膜后及颅内出血,某些情况是致命的。出现此种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师。部分注射部位瘀点、瘀斑极少报导注射部位出现坚硬炎性结节,几天后缓解不需停止治疗。除非注射部位引起皮肤坏疽(包括不可逆的皮肤损伤)。以上现象通常先出现紫瘢(皮肤小范围出血)或红斑(红色炎性皮疹),渗出及疼痛。应停止治疗。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尽管极少出现,也可发生皮肤(疱疹)或全身过敏现象。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异常降低):在极少病例中,发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伴有血栓形成(静脉中有凝块)。在一些病例中,血栓伴有器官梗死(组织缺氧坏死)或肢体缺血(供血不足)。应立即通知医师。增加血中某些酶的水平(转氨酶),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麻醉时。使用低分子肝素,极少有椎管内血肿的报导(见:特别警告)。当出现任何未提及的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向医师或药师咨询。
【禁忌】下列情况禁用依诺肝素钠注射液:对肝素及低分子肝素过敏;严重的凝血障碍;有低分子肝素或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史(以往有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或有出血倾向的器官损伤;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置换术所致的感染除外。依诺肝素钠注射液不推荐用于下列情况:严重的肾功能损害;出血性脑卒中;难以控制的动脉高压;与其它药物共用(见:药物相互作用)。有任何疑问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注意事项】注射依诺肝素钠注射液时应严密监控,无论因何适应症使用或使用何种剂量,都应进行血小板计数监测。建议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前进行血小板计数,并在治疗中进行常规计数监测。如果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低于原值的30_50%),应停用依诺肝素钠注射液。在下述情况中应小心使用:止血障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有消化道溃疡史,或有出血倾向的器官损伤史,近期出血性脑卒中,难以控制的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近期接受神经或眼科手术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麻醉(见特别警告一节)。在老年患者特别是>80岁的患者,未发现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钠引起出血事件增加,而治疗剂量时则可引起出血并发症。建议密切观察。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用低分子肝素钠的暴露量增加导致出血危险性增大,所以在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调整用药剂量,推荐剂量:预防:每日一次2000AxaIU;治疗剂量:每日一次100AxaIU/kg。中度及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建议治疗时严密监测。肝功能不全患者:应给予特别注意。低体重患者(女性<45kg,男性<57kg)应用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时的暴露量增加,导致出血危险性增大,应严密监测。在所有病例中,都应严格遵守医嘱。
【药物相互作用】为了避免药物间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须将正在使用的药物明告医师或药师。不推荐联合使用下述药物(合用可增加出血倾向):用于解热镇痛剂量的乙酰水杨酸(及其衍生物),非甾类抗炎药(全身用药),噻氯匹啶,右旋糖酐40(肠道外使用)。当依诺肝素钠注射液与下列药物共同使用时应注意:口服抗凝剂,溶栓剂,用于抗血小板凝集剂量的乙酰水杨酸(用于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Q波心梗),糖皮质激素(全身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在人类,尚无克赛可通过胎盘屏障的证据,妊娠期妇女仅在医师认为确实需要时才可使用。哺乳期妇女接受克赛治疗时应停止哺乳。
【老年患者用药】由于老年患者肾功能减弱,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的清除半衰期略延长。只要肾功能仍在正常范围之内(如轻度减弱),预防性用药时老年患者无需调整剂量或每日用药次数。
【儿童用药】不推荐应用于儿童。
【药理毒理】本品为具有高抗Ⅹa(100I.U./mg)活性和较低抗Ⅱa或抗凝血酶(28I.U./mg左右)活性的低分子肝素。在不同适应症所需的剂量下,本品并不延长出血时间。在预防剂量时,本品对APTT没有明显改变。既不影响血小板聚集,也不影响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结合。
【药物过量】大剂量皮下注射本品可导致出血症状。缓慢静脉注射鱼精蛋白可中和以上症状。(1mg鱼精蛋白可中和1mg本品产生的抗凝作用)。应告知医生用药情况以防过量和毒性反应。
【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的参数源于对血浆中抗Ⅹa因子活性的研究。生物利用度:皮下注射本品可迅速并完全被吸收,本品的生物利用度接近95%。分布:皮下注射本品3小时之后达最大血药浓度,抗Ⅹa活性存在于血管内。生物转化:本品主要在肝脏代谢。消除:使用4000AxaIU(0.4ml)本品时其抗Ⅹa因子活性的半衰期约为4.4小时。使用6000AxaIU(0.6ml)或8000AxaIU(0.8ml)本品时约为4小时。在老年患者中消除半衰期略延长。排泄:本品经尿排出。
【贮藏】低于25℃储存,用时开封。按处方药要求运输。
【有效期】24个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63484
【生产厂家】南京健友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路16号

【费蒙格】注射用醋酸地加瑞克80mg 购买药店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 价格¥1260.00 适应症需要雄激素去势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疗效

【甲强龙】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购买药店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 价格¥225.00 适应症用于某些内分泌失调的疾病的替代治 临床疗效

根源人胎盘组织液价格¥565.00购买药店电话:010-6788 8761

【福抗】注射用头孢西丁钠 购买药店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价格¥86.50 适应症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下列感染:1. 呼吸道感染。2.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3. 腹内感染(包括腹膜炎、胆道炎)。4. 骨、关节、皮肤和软组织等部位感染。5. 败血症。临床疗效

【雅美罗】托珠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 购买药店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价格¥4260.00 适应症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疗效

【爱优特】 呋喹替尼胶囊价格¥2360.00 购买药店 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 使用说明书 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

【力比泰】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0.5g价格¥2650.00 购买药店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 适应症恶性胸膜间皮瘤

【丽珠制药】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 购买药店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价格¥65.50 适应症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细菌所致的感染: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关节炎、灼伤、手术创伤等浅表性激发感染、肺炎、肺脓肿、脓胸、腹膜炎、脑膜炎。临床疗效

【圣利卓】佩索利单抗注射液 购买药店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价格¥29650.00 适应症用于治疗成人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发作。临床疗效

【上海上药新亚】注射用硫酸黏菌素(粘菌素) 购买药店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 价格¥1036.00 适应症严格限定于对本品敏感的耐多药菌和泛耐药菌感染 包括耐多药或泛耐药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或肺炎克雷伯菌所致感染 如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血流感热等。临床疗效

【凡坦】石杉碱甲注射液 购买药店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价格¥860.00 适应症记忆障碍 临床疗效

【济田】氟哌啶醇注射液 购买药店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 价格¥186.50 适应症精神用药 临床疗效

【加立信】注射用替考拉宁 0.2g 购买药店 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价格¥260.00 使用说明书 严重的革兰阳性菌感染 临床疗效

北京美信康年大药房

首页

电话

发短信

在线咨询

微信

erweima